“我家孩子今天晚上突然呕吐,我们以为吐几次就好了,可是吐了十几次,吃什么吐什么,连喝水都吐。”一位爸爸通过电话焦急地告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值夜班的医生张旭孩子的症状,询问孩子是怎么了,该如何处理。张医生回复:对于呕吐,可以向你讲解观察的要点以及可能的原因,如果自己没把握,还是应该带到医院就诊并检查。
张旭表示,日常生活中,轻微的恶心呕吐,以为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是恶心,呕吐正是一些严重疾病的前兆,需要警惕。呕吐其实和发热,咳嗽,鼻塞这类问题一样,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导致这个症状的疾病也有很多,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疾病也有很大差异,应对的方法也不一样。
对新生儿来说,呕吐的原因虽然多,但大部分还是生理性的。在新生儿期间,孩子的胃容积小且呈横位,再加上神经控制不协调或食管末端的肌肉相对松弛,喂得太多,或吃进去空气过多,或者喂完奶后孩子剧烈活动,都可能导致吐奶。这种吐奶孩子往往没有什么痛苦的表情,只要不是太频繁,也基本不影响发育。对这种吐奶可以通过改进喂养的方式,比如少量多次地喂,避免孩子饿得很厉害的时候才喂,也可以在喂奶后竖起来抱着走走,或者拍拍背帮助把胃内气体排出,这些都可以减少孩子吐奶。随着孩子的生长,胃腔容积逐渐增大,胃也逐渐变得更竖立,食道下段括约肌压力增大,当孩子会坐立后,吐奶现象会越来越少。
当然,还有一些呕吐是病理性的。孩子刚一出生就频繁吐泡沫,一喂奶就呕吐呛咳,要小心是不是食道闭锁;出生当天或数天内频繁呕吐,尤其呕吐物为黄色或绿色的,表示孩子可能有先天性的畸形,比如肠旋转不良,肠狭窄,肠闭锁之类;孩子吃奶后很快就出现呕吐,而且呕吐得越来越频繁,尤其是2周到4个月之间的孩子,要小心幽门肥厚性狭窄。这些都需要专业医生检查确诊。
对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导致呕吐最常见的还是急性胃肠炎,比如食物中毒,或者病毒或细菌性肠炎,这种呕吐其实也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呕吐的方式排出有害物质以减少对身体的影响,这类孩子往往伴有腹泻,呕吐,腹泻严重的需要警惕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当孩子发生呕吐时,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呕吐物和身体情况。呕吐的东西为血性的或咖啡色的,表示孩子可能有消化道出血;呕吐的同时伴有肚子胀,需要警惕肠梗阻,如果同时有排便困难要警惕有没有巨结肠,有疝气的还需要注意肠子有没有卡住;呕吐的同时伴有血便,如果同时有腹泻可能是普通的肠炎,但也要警惕肠套叠,坏死性肠炎,肠扭转之类的危险疾病;呕吐的同时有发烧,这时需要警惕感染性疾病,包括消化道本身的感染,颅内感染,中耳炎,以及一些全身的系统感染,呕吐的同时有肚子痛,有可能是单纯的急性胃肠炎,也有可能是阑尾炎,尤其是最后逐渐固定在右下腹的疼痛;头部外伤之后的呕吐还要警惕有没有脑震荡,颅内损伤,出血等,比较少见的还有颅内肿瘤,这类孩子往往伴有精神反应的异常。
如果孩子吐奶持续很长时间不缓解,也需要警惕有没有遗传代谢性疾病,或者需要手术处理的胃食管返流病。还有些呕吐是爆发性心肌炎或其他比较重症的全身性感染引起的,虽然少见但偶尔也会碰到。
总之,遇到孩子出现呕吐不要惊慌,先观察病情,让孩子采取侧卧位或坐位,吐后要用温开水漱口,给孩子少量淡盐水喝。当孩子精神不佳,出现频繁的呕吐,不能进食,伴随持续高烧,甚至出现无法进水,抽风,四肢冰凉,小便减少,烦躁口渴或者是明显的腹胀等症状,必须到医院就诊,进行系统的治疗。(通讯员 宋冰洁 记者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