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将办理好的户口簿和身份证交给老袁
“要是没有市公安局信访处民警,我这一辈子算是完了。”近日,在漳河新区一棚户内,一位身材瘦弱的老人小心翼翼地从破旧的抽屉里拿出前不久刚办理好的户口簿和身份证,眼里闪现出了泪花。
老人有着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他就是背着“黑户”身份漂泊了20年的老袁。如今,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尽管生活贫寒,但他真心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出狱后不愿回原居住地
“黑户”漂泊20年
老袁名叫袁显斌,1955年出生,沙洋县毛李镇黄湾村人。他2岁时母亲去世,作为独生子,他一直跟着父亲过日子。25岁时,父亲离世,他跟随父亲的朋友到掇刀响岭村谋生。
1996年,袁显斌因犯诈骗罪被判刑入狱,在沙洋苗子湖监狱服刑4年。按照相关规定,服刑人员原居住地户口被注销,因此他在黄湾村的户口便不复存在。
4年后,刑满释放的袁显斌本可凭着监狱相关证明和资料,回到黄湾村重新办理户口,可他因为入狱服刑产生了自卑心理,并没有及时回村办理户口,而是回到了曾经生活的掇刀响岭村打工,这一耽误就是20年。
20年间,袁显斌因没有户口和身份证,只能找一些对身份没有要求的临时工。出狱不久,一无所有的他在响岭村一家装卸公司打工,一天下来虽然只有十几元,但公司安排住处。
袁显斌本以为可以这样一直过下去,哪知到了2007年,公司关闭解散,失业的他没有身份证,根本无法找到像样的工作。后经他人介绍,袁显斌到一座库房打工,当时52岁的他,也只能帮忙做些简单的杂活,每天有70元的收入,但是库房不提供住处。没有安身之所的老袁在库房附近用破砖,铁板临时搭了一个住处,这一住就是13年。
调取证明查找轨迹
民警帮他圆梦
“2011年,库房也关闭了,年纪大了,又没有身份,我也不想四处打工了,只能种点小菜或抓些黄鳝,卖点小钱。”老袁回忆道。
长期如此艰难地生活,总不是个办法。邻居和朋友建议他去把“黑户”的事情解决了,现在国家政策好,有了身份还可以去申请困难补助。老袁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市公安局信访处。
老袁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是2020年12月8日,星期二。“当天接待的民警非常热情,了解完我的事情后,详细做了记录。与毛李派出所联系证实情况属实后,民警马上向主管领导汇报了情况。”老袁说,刚进入信访处时,心里非常忐忑。当天上午,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瞿培清接待了他,了解情况后,当场联系了治安支队和沙洋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
因老袁的释放证明(根据《湖北省公安机关户政管理工作规范》第四十一条:因判刑已被注销户口的,在刑满释放或者假释期满后,本人应当凭监狱管理部门开具的释放证或者假释期满通知书,向原户口注销地公安派出所申报恢复户口登记)丢失,而其服刑的监狱现已并至湖北省汉江监狱。沙洋县公安局鉴于老袁无收入,经济困难,为减少其经济负担,安排民警前往汉江监狱调取释放证明,并在沙洋县毛李镇黄湾村寻找老袁的生活轨迹以及相关时间证人。
“从信访处回来,我什么都没做,12月17日,我就拿到了户口簿和身份证。”老袁说,当他从信访处民警手中拿到崭新的户口簿和身份证时,蹲在地上哭了许久。
2月4日,市公安局信访处民警帮助老袁办理了银行卡,并向相关部门申请五保户待遇。老袁也在民警的建议下,去了解了社保办理等多项政策。
“他们帮我解开了半辈子的心结,送给了我一份新年大礼。”老袁一边笑着,一边小心翼翼地再次把户口簿和身份证放回了抽屉里。(记者 李柬 通讯员 吴烁硕 文/图)